1959年,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湘剧演出,演出中一位年约十六岁的女演员吸引了他的注意。她的表现精湛,赢得了阵阵掌声与喝彩。演出结束后,毛主席亲切地与这位小演员交谈,提到她的名字时,“左大玢”这一名字让两人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。正是这位年轻的演员,后来在1986年版的《西游记》中,成为了观音菩萨的扮演者。那么,那个当时年幼的左大玢,与毛主席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左大玢出生于1943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,父亲左宗濂是湖南大学的高材生,曾担任程潜的秘书;母亲郑福秋则是上世纪30年代闻名的湘剧四大名旦之一。她参演过许多经典剧目,如《白蛇传》和《百花赠剑》,这些作品一度成为她的代表作。然而,郑福秋在家庭生活中渐渐淡出了舞台,转而专心相夫教子。随着湖南解放,家境逐渐困难,郑福秋重新回归舞台,开始为家庭挣钱,生活的压力也让她无奈之下让10岁的左大玢开始学习表演。左大玢天生丽质,五官精致,舞台上的她常常受到郑福秋的同事们的夸奖。
展开剩余82%一次,在舞台后台,一个阿姨问她:“你喜欢表演吗?想不想当演员?”当时的左大玢紧张地回答:“我想当演员,可是怕妈妈不同意。”郑福秋心里十分清楚表演生涯的艰辛,坚决不同意孩子走这条路:“你应该当医生或老师,做这些更好。”然而,左大玢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,她当场对妈妈说:“我一定要做演员!我就是要做!”看到女儿的决心,郑福秋叹了口气:“只要你吃得了苦,随你。”于是,年仅十岁的左大玢正式进入了湘剧团。
1956年,年仅13岁的左大玢接到去北京演出的通知,怀着激动与紧张,她和其他小演员一同前往。她万万没想到,这次演出竟然是为毛主席准备的。当天,她偷偷躲在幕布后,眼巴巴地看着台下坐着的毛主席,心情既紧张又兴奋。在紧张的演出中,她不小心忘词,甚至重复了几遍。毛主席听到后,用浓厚的湖南话幽默地说道:“这个小姑娘怎么了,是不是紧张忘词了?”旁边的田汉也开玩笑说:“主席,应该是见了您太紧张了。”毛主席笑了笑,心情轻松地调侃:“蛮有意思!”毛主席离开后,左大玢和小伙伴们围着毛主席的座位兴奋不已,尽管只是远远地见过毛主席一次,心里却充满了温暖。
几年后,左大玢与毛主席有了更深的接触。1958年冬天,毛主席回到湖南视察,观看了她和其他演员的演出,非常满意。接见时,毛主席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年仅16岁的左大玢紧张得话都说不清,只是指着旁边的彭俐侬老师说:“彭老师是我师父。”毛主席微笑着说:“好啊,名师出高徒。”左大玢没想到,这只是开始。
1959年春,湘剧团改编了剧目《生死牌》,左大玢作为替补演员出演了王玉环的二组角色。她虽是替补,但彭俐侬老师十分看好她,常鼓励她:“别小看替补,很多戏我就是边看边学的。”演出当天,毛主席再次来到剧场观看,他与左大玢进行了亲切的对话。毛主席问她:“你们三个女演员关系好吗?”左大玢答道:“很好。”毛主席微笑着问:“你就是演王玉环的吧?”左大玢回答:“是的,我演的就是。”不久后,毛主席的工作人员找到她,说:“毛主席喜欢你的表演,要不然,你和主席一起跳个舞吧。”左大玢慌张地说:“我不会跳舞。”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很简单,放心,我们找人教你。”教她跳舞的人,正是毛主席的摄影师侯波。
尽管一开始紧张,毛主席见她有些拘束,便笑着安慰道:“不用紧张,跳舞要慢慢来,别一直站着。”左大玢笑了笑,放松了许多。跳舞时,她出了一身汗,但心里却十分开心。跳完舞后,毛主席和她聊起了家乡的趣事。毛主席轻松地说:“你姓左,为什么不姓右呢?”左大玢笑着解释:“因为我爸爸姓左,所以我也姓左。”毛主席打趣地说:“那你怎么叫左大分呢?”左大玢笑答:“主席,您念错了,这个字应该念‘bin’,不是‘fen’。”毛主席摆摆手:“多音字,你回去问问你爸爸。”此后,左大玢查了字典,发现果然如此,毛主席的幽默让她再次感动。
此后,左大玢和毛主席的关系逐渐加深,每次毛主席来到湖南,工作人员都会让她陪伴在侧,为毛主席解闷。她的演艺事业也如日中天,1964年,她主演的《江姐》获得了广泛的好评。她在剧中的表现令人感动,塑造了一个坚强、温暖的江姐形象。与此同时,她还在《山花颂》中与老师彭俐侬同台演出,尽管年纪尚轻,她的演技却毫不逊色。
1959年国庆,毛主席邀请了一批湘剧演员到北京演出,左大玢也在其中。演出期间,毛主席与她聊起了茶叶,告诉她这茶是来自家乡岳阳的毛尖茶,味道极好。毛主席慷慨地邀请左大玢尝一尝:“就拿我的杯子喝吧,我们也算是共享一杯茶。”然而,在谈话的过程中,左大玢注意到毛主席的袜子掉了下来,便贴心地建议:“主席,您的袜子可以系带子,这样就不会掉了。”毛主席笑着说:“不用系带子,袜子打个塞住就好了。”两人的对话亲切自然,仿佛久别重逢的朋友。
毛主席对左大玢的关爱与幽默,总让她感到温暖和敬重。尽管两人年纪相差五十岁,但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忘年交。随着岁月流转,毛主席身体逐渐衰弱,左大玢也因工作调动而少有机会再见到他。直到1976年,毛主席离世,左大玢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。她始终记得毛主席对她的关怀和支持,并以此为动力,继续坚持自己的演艺事业。
提到左大玢,许多人或许不太熟悉,但提到《西游记》中的观音菩萨,几乎无人不知。她凭借这一角色,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演员。1999年,左大玢成为了第一位梅花奖得主,她也为湘剧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随着年岁渐长,她逐渐转型为教师,传承她的艺术和精神。如今,左大玢依然活跃在舞台上,成为了许多后辈演员的榜样和导师。
无论是作为演员,还是在艺术的道路上,她始终坚持不懈,力求卓越,展现了她作为艺术家的风采与责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